越秀区除汉族以外,贵州还有蒙古族、多少东省地区回族、人广人口藏族、部分维吾尔族、分布苗族、情况彝族、贵州壮族、多少东省地区布依族、人广人口朝鲜族、部分满族、分布侗族、情况瑶族、贵州白族、多少东省地区土家族、人广人口哈尼族、傣族、黎族、畲族、哈萨克族、俄罗斯族、鄂伦春族、高山族、水族、纳西族、土族、撒拉族、仡佬族、锡伯族、阿昌族、羌族、塔吉克族、京族等少数民族共4277人,占广州市区内少数民族总人数的3.08%,占全区人口的1.25%。
广州市南沙区
南沙区户籍人口中以汉族为多,其中汉族占92.1%,有壮族、瑶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、布依族、满族、回族、蒙古族等34个少数民族。南沙区境内虎门炮台位于上横档岛、下横档岛、大角山、蒲州、大虎山、蕉门,1982年2月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保护范围包括大虎山炮台遗址、大角山炮台、蒲洲山炮台、上横档炮台(含永安炮台遗址)、下横档炮台。南沙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天后宫、虎门炮台、南沙湿地公园、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、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园、百万葵园等,其中南沙湿地公园以“湿地唱晚”之名入选“羊城新八景”。
2018年,从化区以汉族为主,有少数民族39个,有土家族、苗族、壮族、瑶族、仡佬族、蒙古族、侗族、回族、满族、朝鲜族、彝族、白族、藏族、布依族、黎族、维吾尔族、仫佬族、畲族、水族、京族、佤族、哈尼族、傣族、傈僳族、布朗族、锡伯族等,人口8696人,其中常住少数民族2834人、流动少数民族5862人。
截至2020年,东莞市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,有990多万人;有少数民族约50万人。55个少数民族,族别齐全,其中户籍少数民族有47个族别3.69万人。常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(约18万人),其次是苗族和土家族(约7万人);万人以上的有瑶族、彝族、侗族、布依族、回族等。回族、维吾尔族等10个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1.6万人。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市32个镇街,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,人口流动性大、涉及各行各业,分布呈现小聚居、大杂居特点。其中塘厦镇少数民族人数最多(4万多人),其次是长安镇(3万多人) , 凤岗、虎门、寮步等镇少数民族人数均超2万人。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来自全国各地, 其中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,占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的比重45.3%;其次是贵州省,占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的比重18.7%;再次是湖南省和云南省,占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的比重分别为14%和8%;其余省市共占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的比重14%。
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城区常住人口为394593人。
荔湾区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,即陈家祠堂(陈氏书院)、广州沙面建筑群、粤海关旧址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,广雅书院旧址、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、锦纶会馆、通福桥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,包括华林寺罗汉堂、沙基惨案纪念碑、仁威祖庙、西关大屋、南方大厦、毓灵桥、真光书院等。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8处,包括沙面、聚龙村、耀华大街等。
